日本國債危機?
故事的開始要先從日本的經濟體開始說起,日本是全世界負債率最高的國家,長期發行債券吸引資金進行經濟擴張,特別是在安倍晉三時期,提出的「安倍經濟學」,實施QE、擴大財政支出、發展民間投資,在安倍下台後,留下大規模的國債,達GDP的2倍之多。
舉債越高,很容易聯想到債務危機,那為何日本都沒有面臨破產呢?因為日本大部分的國債都為內資持有,而非大量的外資,只要內資不拋售,以債養債的循環就可以繼續運作,2010年希臘破產就是國債都為外資持有。
今年日本央行持續無限QE政策,並且設定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維持在0%左右,容忍上限為±0.25%,只要超出區間就會無限制地購入,跟世界緊縮政策反其道而行,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日前表示「當前日本經濟還在從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中重新站起,且資源價格的上揚也讓日本經濟承受重壓,完全不是該收緊貨幣政策的狀態」。
本周三日債就受到禿鷹襲擊,大舉拋售日本國債,甚至觸及兩次熔斷,公債殖利率飆升到0.25上限水準,日本央行隨即出手相救,大舉購入國債,但最終依然失守,週五央行再度重申會維持寬鬆,且購債目標不變,日圓重貶2%。
還記得去年底,美國舉債上限受阻,導致市場擔憂美債面臨違約殺了一波,這次的事件有些微類似,如果日本央行最終無法控制殖利率,除了日本央行帳面的國債損失外,每月付出的利息也更高,加上日圓弱勢,可能也會發生國債違約的風險,日本身為全球前幾大經濟體,會不會成為市場下一個黑天鵝,就考驗日本央行的應對能力了。
資料來源:財經M平方、Bloomberg
以上皆為個人產業紀錄,非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沛沛撰寫的投資好文?
現在訂閱沛沛財經專案享首月9折優惠,
優惠時間6/27中午12點~7/3
點擊圖片即可領取折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