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2024Q3 交車數據分析
特斯拉(TSLA)於 10/2 盤前揭露,2024Q3 交付了約 46.3 萬輛車,比起去年同期增長 6%,同時較上一季增加了 4%,不過略低於市場共識的 46.39 萬輛,更不及較樂觀的買方預測(Buy-side,47.2 萬輛),拖累特斯拉週三、週四這兩日下跌近 -7%,抹去年初至今的所有漲幅。
令投資人欣慰的是,Q3 交車數重返年增長,終止了先前連續兩季交付數年減的窘境,但如果特斯拉要達成馬斯克透露的全年交付量微幅成長,或者分析師普遍預期的全年交付量大致持平(180 萬輛),意味著 Q4 交付量得要衝出歷史新高(超過 50.6 萬輛)。
生產方面,特斯拉 Q3 生產了 46.98 萬輛車,其中絕大部分是 Model Y 和 Model 3,並未明確透露備受關注的 Cybertruck 生產量,整體產量較上一季增長 14%,與去年同期相比則上升了 9%。值得注意的是,在上一季庫存顯著下降後,Q3 產量又超越了交付量,意味著即便持續祭出各種購車優惠,庫存壓力並未進一步下滑,不利於舒緩降價壓力。
特斯拉並未透露備受關注的 Cybertruck 產量或銷售狀況,馬斯克只有在 7 月底的財報會議上透露,目前每週已經可以生產超過 1,400 輛 Cybertruck,Q2 生產量已超過前一季的三倍,然而從年初至今,已經發生了五起 Cybertruck 召回事件,或許會影響到未來的交付及生產進度。
本季特斯拉在新聞稿中並未提及交車數「季增、年增」的原因,但如果對比年初,當時遭遇了產線改造、紅海航運受阻、火災導致停工等一系列生產及物流的挑戰,而現在這些外部因素的干擾確實已明顯減少,此外,市場普遍認為是受到特斯拉在中國祭出各種購車優惠的刺激,這被視為價格戰的變相延長。
另外,特斯拉公布 Q3 部署了 6,900 兆瓦時的儲能產品,雖然明顯低於上一季 9,400 兆瓦時(歷史高點),但仍創下了歷史次高,前三季特斯拉部署的儲能產品就已顯著超越了 2023 全年,未來儲能產品的成長趨勢以及轉化為營收的能力值得期待,同時還可以觀察,隨著利潤率較高的儲能業務加速成長,是否有助於提振特斯拉的獲利能力。
華爾街分析師觀點
根據《彭博》彙整,分析師對這一季的交付預期相當積極(前幾季普遍悲觀),平均預測特斯拉 Q3 交付量大約落在 46~46.5 萬輛,較樂觀的預測則是超過 47 萬輛,雖然特斯拉並沒有提供詳細的銷售地區資訊,但分析師大多認為,歐洲和美國銷售衰退,至於中國則是在優惠的融資方案和「以舊換新」激勵措施的推動下表現出色。
特斯拉鐵粉、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表示,本季中國市場表現強勢,但是被美國和歐洲的疲軟抵消,整體來說,華爾街更期待交車數落在 46.5~47 萬輛,所以特斯拉的交付表現確實不錯,推動公司業績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但顯然無法滿足華爾街的高度期望。
巴克萊團隊也指出,特斯拉的交付數據幾乎完全倚賴「異常強勁」的中國動能,再加上美國的 Cybertruck 銷售成長也帶來了一些推力,至於歐洲則一直是特斯拉的弱點。另外有些分析師指出,儘管去年 Q3 因計劃性停機並進行設備升級導致交付量較低(基期較低),但無論如何,起碼單季交車數已恢復增長,這絕對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投資管理公司 Leverage Shares 表示,儘管馬斯克預期 2024 全年交付量仍會年增長,但是在 Q3 交付數據出爐後,要達成這個目標「極其困難」,而且特斯拉需要破紀錄的 Q4 交付量才能避免年度交車數據下滑,精準來說,特斯拉在 Q4 至少要交車 51.6 萬輛才能追平去年的表現。另外 Leverage Shares 還指出,在推出新車款前,特斯拉在降價和激勵措施方面能做的已很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Q3 交付的 46.3 萬輛車中包含了近 44 萬輛 Model 3 和 Model Y,超越市場預期的 43.6 萬輛,意味著其他車型(Model S/X、Cybertruck)的銷量低於預期,考量到其他車型平均售價較高,這可能會導致季度營收稍不如分析師預期,此外,單車毛利率較高的 Model S/X 交付較少可能也會影響利潤率表現。
德意志銀行表示,隨著歐盟即將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加徵進口關稅,可能會衝擊特斯拉在歐洲的交付表現(不過特斯拉被課徵的稅率低於其他中國車廠,因此仍保有一定的競爭力),同時 Cybertruck 產能爬坡可能也會稀釋利潤率表現,預計今年剩餘時間特斯拉的利潤率走勢可能是持平甚至下降。
現階段特斯拉在中國面臨了來自比亞迪和小鵬汽車等中國車商的激烈競爭,隨著競爭加劇,特斯拉的市佔率正逐漸流失、利潤率持續遭到侵蝕,同時美國市場的競爭壓力也不容小覷,通用汽車(GM)報告 Q3 電動車銷量年增 60%、福特(F)Q3 電動車銷量年增 12%,儘管這些車廠的交付數仍遠遠落後於特斯拉,但顯然特斯拉的本土競爭對手正在加速增長。
根據汽車產業研究機構 Edmunds 統計,美國 Q3 新車銷量降至 390 萬輛,年減 -2.3%、季減 -4.7%,高車價、高車貸利率,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前的不確定性都讓消費者裹足不前,他們正引頸企盼車價是否會變得更加划算。另一家汽車業研究機構 Cox Automotive 則指出,以消費者對未來的展望及信心來說,他們認為目前還不是大手筆購物的良好時機,但也是長期以來第一次這麼接近那個時機。
如果更聚焦於美國電動車市,在車貸利率維持於高水準、充電設施不夠完善、售價相對較高的背景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熱情明顯不如以往,但根據 Cox Automotive 統計,美國 Q3 電動車銷售仍保持穩定,總銷量較前兩季進一步攀升,年增率達 8%、滲透率提升至近 9%,不過特斯拉 Q3 在美國的銷量則是年減 -2.4%,顯然落後於整體美國電動車市場。
另外可以觀察到,油電混合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銷量及市占率正急遽攀升,反映了消費者偏好的轉變,隨著消費者紛紛轉向混合動力車而不是純電動車,與產品陣容更多元化的傳統汽車製造商相比,只生產純電動車的特斯拉在某種程度上處於劣勢,亟需新車款來拉抬買氣。
消費者觀點
由於特斯拉這個品牌與馬斯克有著緊密聯繫,一些消費者對於購買特斯拉的興趣往往會受到馬斯克個人言行的影響。 在美國總統大選如火如荼進行之際,馬斯克於 7 月公開支持川普,並經常在 X 平台上發布有關非法移民、選舉舞弊、犯罪、暴力,以及其他熱門社會議題的文章,相對來說,馬斯克在 2020 年的總統大選時並沒有明確透露支持哪位候選人。
《華爾街日報》曾報導,有傳言稱馬斯克每月將向川普的競選活動承諾投入 4,500 萬美元,雖然後來馬斯克否認了這項說法,但仍表達了對川普的支持,並向投資人保證,川普可能取消電動車補貼的作法,從長遠來看將讓特斯拉受惠。
另外,近日多家美媒指出,馬斯克早在 2022 年就已開始資助美國右派團體,捐款總額高達數百萬美元,《路透社》報導,馬斯克近年來一直秘密資助一個名為「建設美國未來」(Building America’s Future)的政治團體,這意味著他早在 7 月公開支持川普前,就已成為美國右派勢力的幕後金主。
根據市調公司 CivicScience 統計,在馬斯克公開表態後,特斯拉在民主黨支持者中的好感度出現較明顯的下滑,相對的,特斯拉在共和黨支持者中的好感度則是在 6、7 月略有上升。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哪一黨派,美國民眾對特斯拉的好感度在今年明顯下滑,民主黨支持者對特斯拉的好感度從 1 月的 39% 下降至 7 月的 18%,而共和黨支持者對特斯拉的好感度則是從 36% 滑落至 22%,這是 CivicScience 自 2015 年開始追蹤好感度以來的最低水準。
當然,民主黨支持者對於馬斯克的看法是否會影響今年的交付量還有待觀察, 畢竟一般來說,民主黨支持者對電動車的看法較為正面,同時也比共和黨支持者更願意購買電動車,此外,好感度也並不能直接與消費意願畫上等號,因為特斯拉確實有能力吸引到一群特定的買家。
但投資人還是要注意,根據調查,大多數(57%)美國人對品牌在社會或政治上的立場很敏感,可能會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基於公司領導者的言行而決定抵制該公司,而且這種情況在民主黨支持者中更為明顯,考量到民主黨支持者購買電動車的意願是共和黨支持者的兩倍,馬斯克在這場總統大選中的言行很有可能會影響到特斯拉未來的營運,包含電動車、AI、自駕計程車、機器人等等。
市場比較:電動車同業表現
至於電動車新創 Rivian (RIVN)宣布因零組件短缺及電動車需求放緩,下調全年產量預期至 4.7 萬至 4.9 萬輛,低於先前預測的 5.7 萬輛。第三季度交付量僅達 10,018 輛,低於分析師預期的 12,078 輛。Rivian 為應對挑戰,持續簡化生產並降低成本,並計劃提升 R1 車型的產量,同時為 2026 年的 R2 車型做準備。
中國的電動車商也值得關注,中國造車新勢力理想(LI)、蔚來(NIO)、小鵬(XPEV)分別報告 Q3 交車數年增約 45%、12%、16%,而且三家公司 9 月的交車數都強勁增長,其中理想跟小鵬更是創下了單月歷史新高,今年前三季這三家公司的交付數年增約 35%,凸顯出特斯拉較舊的車型在當前的市場上越來越難跟對手競爭。
中國車商比亞迪的純電動車銷量曾在 2023Q4 超越特斯拉,但特斯拉已在今年初奪回了全球最大電動車商的頭銜。本週比亞迪公布 2024Q3 交付了約 44.3 萬輛純電動車、年增 2.7%,與特斯拉之間的差距跟上一季大致相同,至於如果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內,比亞迪在 Q3 共計交付了 113.5 萬輛新能源車,首次突破單季銷售 100 萬輛的里程碑。
特斯拉計劃美國時間 10/23(週三)收盤後公布 2024Q3 完整財報,同時投資人還可以留意即將於下週(10/10)舉行的 Robotaxi 發表會,考量到電動車市況疲軟已為大眾所知,更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於中國發起的變相價格戰究竟對自身利潤率的傷害有多少,至於最重要的則莫過於是 Robotaxi 發表會能否震驚全市場。
距離特斯拉預定於洛杉磯舉辦的「Robotaxi 發表會」只剩下不到一週的時間,受惠於這個催化劑,特斯拉過去一個月上漲了超過 +12%,反映出投資人對於這次活動的期待值可說是完全拉滿,甚至有不少空頭都因 Robotaxi 的潛力而轉為唱多,投資人非常期待這次發表會能夠有些重磅消息,推動特斯拉股價開啟新一波主升段。
儘管馬斯克曾多次表示,這次 Robotaxi 活動不僅將展示全新的自動駕駛計程車,同時還將展示「其他新穎的東西」,但究竟這場發表會上將出現什麼內容,目前投資人基本上還是沒什麼頭緒,有些人則是猜測,可能與特斯拉最近獲得的「無線充電」專利有關。
摩根士丹利指出,在這場活動上,除了發表傳聞中的自駕計程車「Cybertcab」,並展示最新的 FSD v12.5 外,特斯拉可能還要端出更多菜色才能滿足投資人的高度期待,像是特斯拉自駕技術安全性與人類的比較、FSD 與 Cybertcab 結合的表現、xAI 對於自駕技術的幫助,或者是展示最新型的 Optimus 等等,投資人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