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試想自己開了一家麵包店,這故事裡有三個主角: 下游的麵包店、中游供應商及最上游的原料生產者。
年初因為疫情關係生意轉差,所以麵包都賣不出去,同時奶油因疫情關係也缺貨,為了避免賠更多錢,我們決定暫停進材料,等疫情過去再重新開張。
幾個月過去後,與疫情共存的生活逐漸恢復,人民消費也漸趨正軌,我們想多賣一點麵包,把上半年的業績補回來,正準備跟烘焙材料供應商叫下個月的貨時,供應商說訂10公斤只能拿到6公斤,因為很多同業都在叫貨,所以拿到的材料比平時少,我們烤出來的麵包一下子全賣完,我們發現生意真的恢復了,而且好像比之前的客人更多,所以決定跟供應商訂未來6個月每一個月的材料,而不再是一個月一個月的訂,供應商雙手一攤,說奶油跟糖粉都缺貨,那會變成怎樣呢?
麵包店願意多加價,並訂長約,以確保未來業績無虞。
供應商怕某一項材料缺貨,只要能堆放不會壞的材料,都跟最上游生產商多訂一點。
各供應商都跟想跟最上游生產商多訂一些貨,因此生產商只好以價制量,漲的比供應商給麵包店還多,因為供應商怕漲太多時,麵包店會減少訂貨。
=> 所以最後全部指向最上游,上游生產商變成坐地起價,一再漲價,利潤不但不受擠壓,且還持續擴大,是最大贏家。至於中游及下游雖然生意變好,但因成本提高,獲利會有天花板效應。
麵包店的供應鍊在這一番折騰後,最後最賺的是生產奶油、糖粉、巧克力、小麥種植者等最上游的生產者。不過也不是每一個上游都會受惠,若是供給量原本就夠的原料,比如水果切丁罐頭,那反而可能因為麵包店受限於原料而使賣出去的麵包變少,對水果丁罐頭的需求也會變少,反而是受害者。
對比電子業,本波復甦最賺的不是下游NB或手機業者,也不是主機板、PCB等中游零件,而是上游的IC製造相關(晶圓代工、記憶體、ABF)、被動元件、面板、二極體、矽晶圓等上游元件廠,台股現在就是在上演這樣的戲碼,有些主角已經很紅了,像是晶圓代工及ABF,就像是麵包店最缺的奶油一樣,從頭缺到尾,也有些是準備跟著沾光的配角,預期明年會缺貨或漲價,現在就開始反應了,資金行情之下,等明年真的漲價再買就來不及了。
這說明了為何明明記憶體及被動元件都還沒漲價,相關公司的股價卻已經開始大漲了,面板原本預期在Q4已經到頂了,但車用巿場回溫,突然冒出來助攻了面板、二極體、被動元件,甚至部份的Nor Flash,巿場資金一擁而上,正好又是財報空窗期,且疫苗即將量產,沒有什麼好顧忌的。
所以船長原本在意報價不漲或已到頂的幾個原物料電子股(上述的配角),必須順應資金潮,轉為樂觀一點看待。
今天記憶體的華邦電,面板的群創,同步出現整理後的B點突破,是進場訊號,停損點設在頸線下,只要沒有跌破,這齣戲就能唱下去。
答題時間到了
吳時問到玉晶光多單能否續抱,玉晶光就是供應鍊中不缺的水果切丁罐頭,整體手機出貨量變少,且主推中低價手機,光學鏡頭規格沒太大升級,更重要的是,大立光在蘋果的巿佔下滑,明年很可能會降毛利來奪回巿佔,因此股價才會走空頭架構,但台股頻創新高之下,玉晶光也終於消化了一些賣壓,目前屬於築底期,站上線2後短撐可上移到此,但因籌碼面沒有集中攻擊的跡象,前高頸線壓力還是先當成壓力,以區間操作看待可能是比較適合的想法。
安妤問到三陽工業股價是否合理?
1.股價在短期是沒有合不合理的問題,只有長期才能逐漸反應合不合理,短期就是資金、籌碼與心理預期的交互作用。
2.今年三陽公司因為機車銷售大幅改善,營收成長,本業連三季獲利,公司經營層展望明年,電動機車帶動下,業績會比今年好,因此上漲是合理的。
3.今年實施過二次庫藏股(粉紅色區塊),整理沈澱了很多籌碼,因此呈現主力一拉就是大漲的飇股模式,今天雖然長黑比較醜,但飇股模式一般至少會有二段上漲,只要回檔不破支撐線1,就沒有真的轉弱。
ULMAS問到股性很難捉摸的致茂
致茂為自動量測設備廠,車廠用比重不小,因此被歸類為車電股之一,有機會跟著這波車巿回溫而有一波反彈。
股價在11月初出現破底翻後止穩,線2形成支撐,只要沒破支撐,就能挑戰前高線1或者更高,等到了壓力區再看量價狀況。至少目前籌碼面法人及大戶皆站在回補方,有利反彈行情持續。
(本文僅為討論與心得分享,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讀者請獨立思考,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