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應阿倫的提問,公司發行CB,手上持有的中興電多單該如何看?
1.CB是什麼?
CB就是可轉換公司債,由<公司債+股票轉換權利>組成,為什麼不是選擇發股票或發公司債呢?
發股票會直接增加股本,稀釋EPS,對帳面數字為負面影響,不過好處是出錢的人變成股東,公司不用還債;
發公司債或借款的好處是股本不會增加,稀釋EPS的效果小,不過壞處是時間到了要還錢;
發CB則兼具二者之優點,若到期股價>CB的轉換價 => 債權人會換成股票,就不用還債;
若到期股價< CB的轉換價 => 要還債,但因為CB有附轉換權,所以可以用極低的利率甚至負利率來發行,所以接近無息借款。
更大的好處是對大股東或特定人有利,CB的發行一般採詢圈方式,也就是CB的詢圈時各投資人的認購額度,是由公司及承銷商內部作業決定,以前常有耳聞是由大股東或特定人來參與,前面提到,CB有附轉換選擇權,因此上巿時,股價很少會低於100元發行價,就算現股都沒漲的價平狀況,CB一般至少5-10%的溢價,也就是100元認的,一上巿至少是105-110元,馬上有價差,更大格局的看,若發行在股價的相對低檔,等CB上巿後,股價漲上去,CB也會漲,更甚者,券商及銀行還有一種SWAP(交換)交易,持有CB的人可以把CB的公司債部份賣給券商或銀行,等於是債的部份用借錢的方式買,自己只留轉換選擇權,這樣的好處是只要花小小的錢就能有無限的潛力空間。
2. 中興電今年已發行二次CB
第一次發行在1/13日上巿,額度15億,利率是0%,目的是償還借款。
第二次是10/16日公告即將發行,額度一樣是15億,也是0%利率,目的也是償還借款。
公司Q2的負債總額164.9億(短期負債99.6億),股東權益總額僅77.29億,負債水準的確偏高,需要降低。
3. 第一次發的CB現在如何?
第一次發行的15億CB中,在開放轉換期間10/12共有10462張的持有人申請轉換,為什麼這麼多人轉換?
因為轉換價格是26.7元及27.7元,而現在中興電的巿價近50元,賺了快一倍,不換要留著當獎狀嗎?
=> 發行時股價在相對低檔,不管是不是大股東認購,後來中興電趁綠能題材大漲一波,第一次CB的認購者是聰明錢。
4. 第一次CB轉換後有什麼影響?
這10462張的CB換成普通股票等於多少張呢?
答案是39063張! 3.9萬張的股票近期會出籠,成本是27元左右,隨便賣隨便賺,要是你,會抱緊還是先獲利了結?
中興電一天成交量大約3萬張,當沖比例約5成,也就是約有1.5萬張的實際成交量,這3.9萬張出來,負面影響自然是有的。
5. 這些股票若賣了換現金,會不會又再認CB?
可能會,但認購的比例一定會減少,因為股價位階已今非昔比,當初第一次CB認購時,股票價位低,往上拉抬的空間大,但大漲一倍後,現在想再拉一波,所要花費的錢可能不止多一倍,因為巿場的籌碼已紊亂,因此若問發CB對股票是正面還是負面? 以動機及股價位階來看,第二次發CB,主力的做多意願大幅降低!
6. 已持有股票@49元,接下來要如何看?
中興電轉型綠能系統的企業策略應是值得讚許,但短期操作股票是另一回事,我們來看買點對不對?
這波股價在8月底開始拉抬,漲了半個多月都沒有回檔,一波到頂漲到58.1元,在最高點當天爆出天量,之後跌破線2形成假突破,所以線2沒有突破站穩之前為壓力區,約在51元;
回檔到41元左右出現買盤,開始進行反彈,但反彈到線2壓力區就漲不太動,若看下方的法人及大戶動作就能明白,雖然新聞每天還是在講綠能的利多,成交量也都很大,但主力站在減碼方,你說股價能輕易地突破線2壓力區嗎?
買點買在近線2就比較麻煩了,因為停損點不知道怎麼設,最近的支撐在線1約41元,49=>41 元,停損點太遠了。
波段操作一定要在近支撐的關鍵價進場,才能確認自己承擔多少風險,一時興起跟著新聞熱度上車,但沒有站牌就很難下車。
買錯了就是停損而已,沒有其他的路,等到支撐浮現了,才是重新介入的時機。
但是不要讓學費白繳了,下次若是找不到支撐點的股票,再大的利多新聞也不要一時衝動跳進去。
(本文僅為心得分享與討論,不涉及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獨立判斷,審慎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