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持續蔓延,截至五月十五日,全球已經累計超過 450 萬人確診。然而疫情在不同國家之間,也出現了階段性的變化。
例如台灣已經連續一段時間沒有本土確診病例,經濟活動也逐漸恢復,並將開放外國商務活動人士來台。
而在歐洲,之前疫情最為嚴重的義大利,目前則是已經出現了明顯放緩的趨勢,近一週以來,只有一天的確診人數超過千人。
現階段疫情問題較為嚴重的地方為新興市場,像是巴西以及俄羅斯,近期單日確診人數分別排在第二名與第三名。
而單日確診人數排名在第一名的則是美國。
美國目前累計確診人數已經來到了 140 萬,近期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則維持在兩萬人上下。雖然與先前每日新增三萬人的數字相比,確實是有明顯減少,但仍排名在全世界第一。
不過就像我們之前的快訊提到的,單看每日新增確診人數可能會產生誤判。要觀察一個國家的疫情狀況,應該同時觀察每日檢測量與陽性率,才能更準確地了解當地疫情走向。
美國四月初的單日檢測能量大致都維持在 10-15 萬之間。不過,自四月下旬開始,每日的檢測能量都超過了 20 萬人次,近期則超過了 30 萬。
因此,隨著檢測人數的提升,只要單日確診人數沒有大幅上升,那麼,整體陽性率就會跟著下降。而從目前的陽性率來看,在最近一個月出現持續下滑的趨勢,最新的數據顯示陽性率大約在 6-7%。
這表示,美國疫情確實出現了明顯改善。
我們認為,從這樣的數據來看,美國疫情最糟的情況可能已經過去。而在美國疫情已經趨緩的情況下,我們認為接下來應該關注的,就是重啟經濟的速度。
而從紐約時報整理的各州開放情形來看,美國的兩大經濟重鎮,紐約以及加州目前已經有部份產業重啟,但要在五月完全重啟經濟,應該機率不高。
但我們認為,重啟經濟只是時間問題。至少以歐洲的狀況來看,從大爆發到獲得控制,並準備重啟經濟大概也就是兩個多月的時間。而以美國目前的狀況來看,大約還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雖然重啟經濟也可能出現第二波疫情,但各國政府與民眾已經對新冠病毒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我們也不認為爆發狀況會有第一波嚴重,當然,對於資本市場的影響也會小於第一波的衝擊。
加入 Telegram 與電子報
不想要漏接我們的報告,請加入我們的 Telegram 與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