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上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比喻:
要人好好的學習技術分析、努力充實自己能力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有很多的藉口,例如:「我沒有錢」、「我沒有時間」、「我工作都來不及了哪來的時間去投資」。
所以我們來做一個假設,如果有一天有人給你300萬,還讓你搭乘時光機回到十年前,這樣你有沒有辦法致富?
你很快就會想到最近一兩年來的飆股,就會認為:當然有,很簡單,就去買股票,把這些錢全部壓在這十年內會大漲的飆股就對了,很快就可以成為富翁了。
好,現在我們再換一個假設,一樣讓你搭乘時光機回到十年前,但是這次不給你錢了,這樣你有沒有辦法致富?
「這樣啊」,你一樣很快就想到了:一樣去買股票,因為知道了怎樣是投資獲利的方法,所以這次沒錢也要借錢買股票,照樣可以成為富翁。
那就對了,你有沒有辦法成功,是因為你現在有沒有錢嗎?是因為你現在有沒有時間嗎?都不是,是因為你還沒有為成功找到方法。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但是人們就是會想辦法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到藉口。
換一種方式看一下投資的世界
台積電股價在今年大放異彩,突破了500元的歷史天價紀錄,那些說250、300就已經是漲太多的人,現在都閉嘴了。可是台積電的成功,以現在來說誰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是台灣的股民嗎?
當然不是,是外資,外資持有台積電已經超過了80%。
這讓人感到多辛酸呢?我們來看一下台積電的歷史就知道,台積電在1987年成立,當時當然還不是上市公司,股東的結構大致上是:行政院開發基金持股48%、荷商飛利浦28%、民間業者投資24%;為什麼33年後被譽為台灣之光的台積電,卻變成了80%以上是外資持有呢?
人們都說張忠謀的企業家精神、與曹興誠的競爭成就了台灣晶圓代工的世界地位,但是現在的果實應該是股東要享受的時候,又被誰收割走了呢?
這個比喻很簡單的告訴我們,努力耕耘的確是成功的道路,但是投資應該要有的觀念與時機,才是真正的途徑。當你的投資哲學是股價有高就賣了之後,再去找別的股票低檔布局,那麼這家公司的未來就完全與你無關了。
人性會自動找到藉口
109-11-26光耀(3666)
這檔股票強不強?相信每個人都看得出來,但是會不會去買?
當你發現了這樣的強勢,腦海會自動產生抗拒,開始想著如果當初突破有買就好了,是不是還有拉回買進的機會?
109-11-27光耀(3666)
隔天,開太高、分盤交易、量縮通通成為不買強勢股的藉口。以前學過的上升三法、買攻擊、跳空是最強的展現......通通不再是幫助判斷的要素了,取而代之的都是藉口,因為股價漲太高了。
這一天股價收盤是67.7元,結果呢?
109-12-02光耀(3666)
三天後,依然是跳空不斷、依然是量縮,股價已經86.1元了。習慣去找到藉口的大腦,就會指揮你的眼神,盡量一天之內不要看這檔股票超過三秒。
明明進股市裡就是為了賺錢,卻對能夠幫助你的強勢股盡量的視而不見,盡量的放大當初做不到的理由,卻未想過如何解決這個總是錯過的問題,其中最根本的就是想要「拉回再買」。
這是倒果為因的思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