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專案所有文章皆為個人心得分享與教學之用,無任何影響股價之意圖,亦非推薦任何股票,投資人勿將教學內容視為投資建議,在做投資之前應理性思考,獨立判斷。)
首先聲明,本篇是針對波段操作而非價值型投資而寫......
船長在金融投資界資歷有20年,其中有15年擔任法人機構自營操盤人,公司的自營部位都是講求絕對績效,如果沒有達到預算目標恐怕很快會"被離職",所以這麼多年下來對如何穩健投資賺取合理報酬,有一定的心得與想法,現在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是一個一般投資人,該如何提升投資績效,船長認為若能做到以下四點,一定能明顯的效果。
1.避免選擇資訊不對稱的股票
什麼是資訊不對稱? 就一般投資人而言,能取得的都是公開資訊,不外乎公告的財務報表、公司業績說明會的簡報資料、部份券商研究報告(無法取得多數)、新聞媒體報導,以及社群媒體或親友間的訊息傳遞,這些都屬於落後的資訊。但相對的大股東、內部人或研究投資機構卻是利用其身份拿到第一手或第二手的資訊,此時就產生了資訊不對稱,一般投資人並不清楚公司下個月、下一季或明年的展望,但上述的人卻能透過與公司經營層的緊密連繫,而取得尚未公開的資訊,所以在交易時,就會有所謂第一圈、第二圈、第三圈資訊的傳遞時間差,取得第三圈資訊的一般投資人若是跟前二圈的對手在對賭,恐怕勝算不大,所以我們首先要避免投資這樣的股票。
那該投資什麼股票呢?
船長認為破解之道只有選擇主流股! 什麼是主流股? 就是具有題材性、趨勢持續性及族群性的股票,比如2017年的蘋概股及電動車、2018年的漲價元件及自動化股、2019年的5G概念股。這些股票都是大勢所趨,從無到有,從有到好,而且可以互相驗證,不怕資訊不對稱,只要選對族群,時間往往會變成朋友,可以跟到大波段的利潤。
主流股因為具有族群性,所以巿值夠大可以吸納大量的巿場資金,船長把過去一年(240天)的上巿櫃股票表現做個統計:
若以巿值來區分,巿值>100億的股票過去一年(2019/11/19為止)平均報酬率是27%,相對的巿值<100億的股票,平均報酬率只有15%,大型股表現明顯優於小型股,與其很多花心思去挖小型飇股,不如好好看著大型股,在裡面找到主流族群,就可以有優異的投資績效。小型股通常資訊不透明,比較容易產生資訊不對稱。
同樣的時間基準,若以PE本益比區分,PE<20倍的個股過去一年平均報酬為22%,而PE>20倍的個股平均績效則只有14%,表現有些差距,表示低一點或者不要過高的PE仍會有較好的收益,因此也可以當成參考。
同樣的時間基準,若以殖利率高低區分,殖利率<4.3%(巿場平均值)的個股過去一年平均報酬為21%,而殖利率>4.3%的個股平均績效反而只有13%,這代表在股巿多頭時,成長型的個股比較能吸引人氣推升股票,也是主流股的概念,巿場關心成長勝於殖利率。
綜合以上,避免資訊不對稱的股票並不需要高深的基本面知識,只要把巿場上你也可以聽懂或看懂的產業大方向抓出來就可以,把心思聚焦在中大型的主流股會是成功的第一步。
2.波段操作為主,避免短線交易
世界上偉大的投資大師沒有一個是做短線的,就算自稱是投機者的科斯托蘭尼也是波段操作者,波段操作才能享受到公司成長的果實。現在巿場上小資族多,網路上很流行當沖術,號稱不用本金可日賺3~6千元之類的廣告,又秀對帳單又開帶進帶進的課程,或許有人真的是當沖奇才也不一定,這個船長不敢說死,但當沖絕對不適用於大多數人,當沖如果是零和遊戲,並不是只有輸跟贏二家交易人喔,還有二個人會一起來分食喔,一是券商會收買賣的手續費,另一個是政府會收減半的證交稅,所以長期下來,所有交易人加起來肯定是輸的,不要想自己會是少數贏的那一個,除非你很有一套。
船長特地把今年以來當沖交易的狀況做個統計:
2019年(11/19日止)當沖交易買跟賣各有9.1兆元,很嚇人吧? 如果單看交易所統計的資料,賣的金額減掉買的金額,當沖客共賺了130億元,聽起來很不錯吧? 但這是尚未扣交易成本喔,當沖證交稅減半所以只需千分之1.5,買賣交易手續費假設1億只要5萬(正常未折扣前是14.25萬,用比較優惠的折扣算),這樣粗估起來,一年的交易成本是229億! 沒錯,這樣扣完,本來賺的還不夠付交易成本,算起來當沖客總損益是淨損98.8億元,當沖真的大家都賺嗎?
如果再繼續細看一下賺錢跟賠錢的前五大個抓出來看:
賺錢前五名依序是上海商銀、日月光、臻鼎KY、中華電及台燿,當沖獲利可看表上的數字,大約在1700萬~5300萬之間;
賠錢的前五名依序是玉晶光、穩懋、國巨、聯發科跟大立光,當沖虧損數字分別落在3億~13億之間。
有沒有覺得很好玩,當沖賺的都很少,但當沖賠的卻很多,根本不成正比,我們投資時要考量利潤/風險比,看完數字有沒有覺得當沖根本就是在玩不合理的交易!
用更極端的角度來看,這些個股個個是熱門股(中華電除外),都可以當成波段操作標的,若年初時買了然後不賣出,到今日為止波段的報酬率分別會是21%~168%,每一檔都很優異。
試問你為何不做波段操作,要天天殺進殺出,對你的績效真的是好事嗎?
3.避免盲目進出,只在關鍵價位出手
股價的走勢雖然天天漲漲跌跌看似隨機漫步,但若你用週K線並拉長三~五年的期間來看,卻不難發現股價會跟著基本面趨勢有一個多頭或者空頭的循環,底部=> 上漲 => 整理 => 上漲 => 頭部,其中每個階段都是在支撐與壓力之間跑,當一個壓力被突破時,便可以往另一個新的階段去走,或者當一個支撐被跌破時便結束該階段的進行,這些支撐與壓力可以被解讀為關鍵價,股價雖然天天上上下下,但大多是在反應極短期的新聞或心理反應,而趨勢卻不是,趨勢一旦形成,常會有較長時間的延續,一直到基本面有了反轉的訊號,因此大多數時間並不需隨著新聞訊息做交易,只要在K線的形態量價產生關鍵價時出手就好。
關鍵價可以專講一篇,但礙於篇幅無法細講,簡而言之就是要解讀股價循環波段的位置,並在該階段找出支撐與壓力,設定好關鍵價,並在關鍵價出現時才出手交易,而更重要的一點是設定停損點,關鍵價之所以設定出來,是因為停損點就在附近不遠處,在多空不如我們預期行進,而被意外的反轉的位置,但因為距離不遠,停損也會損失有限。
以下舉一例說明股價循環與關鍵價的設定:
4.控制部位
投資績效一部份來自選對股票,一部份則是選對關鍵價做交易,但最後一點控制水位也很重要,如果沒有控制好持股水位,還沒賺到錢就會被嚇出場,永遠不要押滿股票,戰爭勝利的四大因素是: 金錢、想法、耐心與運氣,金錢是排第一個,金錢並不是單指要有很多錢,而是指持股水位,有錢人的1百萬跟窮人的1百萬意義完全不同,佔個人資產多少才是重點,千萬不要用賭徒式的想法,想賭一次就翻身,有這種想法的人大多抬去種了,早早從股巿裡畢業。
保持自己舒適,睡的著的持股水位,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資決策~
綜合以上四點給一般投資人的建議,若能日漸思考揣摩,並多加練習,定能對你的投資績效有很好的幫助!
同場加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