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活動量:觀察孩子活動的節奏快慢和頻率多寡,像是有的孩子精力充沛愛活動。
- 規律性:孩子的生理功能是否容易預測,有的孩子上廁所、吃睡都習慣固定的時間。
- 注意力分散度:容易被外界吸引或干擾的程度,指標低表示孩子的注意力較集中。
- 趨避性:孩子面對新事物的反應,是否很快接受或退縮。
- 適應度:孩子適應新事物所需花的時間。
- 堅持度:遇到困難會堅持並克服的程度,若堅持度高的孩子在哭鬧時,也會持續較長的時間,不容易安撫。
- 反應閾:觀察孩子受多大的刺激會被影響,有的孩子睡覺時稍有聲音就會驚醒。
- 反應強度:孩子表達情緒的強度,反應強的可能不開心就大哭大鬧,情緒和需求容易被察覺。
- 情緒本質:孩子在各種情境下呈現的情緒,有的寶寶天生笑咪咪,是好脾氣的孩子。




電視節目來賓:東森「
媽媽好神」、好消息「愛+好醫生」等電視節目來賓。
親子網站專欄作家:媽媽經、Mamibuy、Ibaby等。
雜誌駐站專家:《Babylife育兒生活》。
媒體採訪報導:今周刊、親子天下、未來 Family


新手爸媽:懷孕中或剛生產完想超前佈署的新手爸媽。
單寶&多寶家庭:家中有一位或一個以上的孩子、期待認識理解不同孩子的爸媽。
幼教照顧:想要系統化認識孩子各種特質與行為的相關人員,如月嫂、保母、托嬰中心老師、幼兒園老師...等。


一、大人為何要了解孩子的氣質
- 重點一:氣質和你所想的完全不一樣
- 重點二:幫助孩子發展成熟性格
二、活動量:觀察孩子各情境的身體活動情況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活動量
- 重點二:活動量高(活潑)及活動量低(文靜)的表現
- 重點三:活動量高的孩子需要「消耗精力」及「訓練踩煞車」
- 重點四:活動量低的孩子需要「陪伴從事動態活動」及「學習一種運動」
三、規律性:孩子的身體活動和生理功能是否可被預測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規律性
- 重點二:規律性高及規律性低的表現
- 重點三:規律性高的孩子需要「先配合」及「再訓練」
- 重點四:規律性低的孩子需要「放輕鬆找規律」及「行為約定培養規律」
四、注意力分散度:被外界刺激吸引或干擾的程度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度
- 重點二:注意力分散度高及注意力分散度低的表現
- 重點三:注意力分散度高的孩子需要「環境單純化」及「分段完成」
- 重點四:注意力分散度低的孩子需要「動作取代吼叫」及「利用計時器」
五、趨避性:面對陌生人事物或新環境的反應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趨避性
- 重點二:趨避性高及趨避性低的表現
- 重點三:趨避性高的孩子需要「互動+忽略」及「預告+旁白」
- 重點四:趨避性低的孩子需要「包容陪伴」及「保持距離」
六、適應度:面對陌生人事物或新環境的調適速度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適應度
- 重點二:適應度高及適應度低的表現
- 重點三:適應度高的孩子需要「觀察孩子所處環境」、「透過討論來學習迎接變化」
- 重點四:適應度低的孩子需要「規律生活+事前預告」、「同理孩子的不滿情緒」
七、堅持度:持續下去並克服困難的程度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堅持度
- 重點二:堅持度高及堅持度低的表現
- 重點三:堅持度高的孩子需要「冷靜處理+換個說法」、「適度退讓」
- 重點四:堅持度低的孩子需要「鼓勵拉長」、「累積成就感」
八、反應閾:能引發孩子反應的刺激強度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反應閾
- 重點二:反應閾高及反應閾低的表現
- 重點三:反應閾高的孩子需要「爸媽協助找出對何刺激不敏感」、「直接教導孩子該做的事」
- 重點四:反應閾低的孩子需要「先尊重再減敏」、「鼓勵孩子說出來」
九、反應強度:面對刺激或情緒的表達強度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反應強度
- 重點二:反應強度高及反應強度低的表現
- 重點三:反應強度高的孩子需要「淡定同理+溫和堅持」、「避免貼標籤」
- 重點四:反應強度低的孩子需要「豐富情緒詞彙+練習說出來」、「情境演練學習應對」
十、情緒本質:在各式情境下的情緒面貌
- 重點一:如何觀察孩子的情緒本質
- 重點二:情緒本質正向及情緒本質負向的表現
- 重點三: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需要「大人勿將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學習認識自己的感受」
- 重點四: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需要「更多經驗來體驗正向感受」、「學習微笑、點頭、打招呼等基本禮貌」
十一、如何將氣質應用在教養生活當中
- 重點一:氣質無絕對好壞
- 重點二:用氣質來因材施教
- 重點三:用氣質來認識自己及另一半
十二、加碼章節
- 親子遊戲一:球的六種玩法
- 親子遊戲二:小棉球的五種玩法

Q:課程適合套用在幾歲以下的小孩?
A:0-6歲小孩是黃金時期,了解他們的九大氣質,從小培養對應的互動模式是最有效的。小學生還是適用,只是這時候才改變和孩子的互動模式磨合期會比較長。
Q:網路上已讀過很多九大氣質相關資訊,這個課程的差別是什麼?
A:徐老師彙總將近20年經驗,集結豐富的舉例和情境說明,深入淺出的帶領您分析屬於自己孩子的氣質面向,並快速領會如何找到對的方式和小孩互動。
Q:動不停全身像長蟲的孩子是不是比較適合送去鋼琴課、畫畫課、讀經班或圍棋課來訓練專心?
A:好動的孩子在九大氣質的活動量中是屬於活動量較高的一群,光是給予靜態學習課程是無法幫助好動孩子提升穩定度和專注力,請參考課程第二章學習合適的教養方法。
Q:為什麼朋友們的小孩都是滿月就能睡過夜的天使寶寶,而我的寶寶一個晚上要起來四次?難道是我用錯訓練方法?
A:在課程的第三章會提到九大氣質中的規律性,無論是天使寶寶或磨娘精都是寶寶的天生氣質,只要認識寶寶的氣質、選擇適合寶寶的方法,同樣能幫助低規律性的寶寶建立地球人的作息。
Q:我的孩子很固執、講都講不聽,先生認為是我沒有修理他,才讓他爬到我頭上,請問我該怎麼做?
A:堅持度高的孩子若善加引導是有機會在學習領域有優秀的表現,只要能跟著徐老師一起學習正確的教養方法,也能夠幫助這類型孩子建立適度的妥協與他人協商的能力喔!
*PressPlay 保有調整活動與修改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