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 專屬小單元【超級比一比】
教大家如何去做同產業內的個股選擇,方法其實滿簡單的,而且我平常都在做,只是把研究 1 間公司 -> 擴大成 2 間以上,然後多了一個比較基準罷了。
比較基準可分為 3 個面向 :
- 業務性質區分 ( 產品類別、營收結構 )
- 財務數據比較 ( 規模成長、三率、ROE )
- 投資價值衡量 ( 價格、優劣勢 )
我會簡單對這些數據進行比較,並且說明背後的意義,但這是個【小單元】,撰寫的深度與規模,一定不及研究報告~大家做過比較後,還是要針對有興趣的個股深入了解更多,這樣才會抱得更心安喔。
主題 : 航空
1903 年第一台飛機問世
人類航空事業的發展已經有 200 多年的歷史。最初從神話傳說中表達了對飛行的渴望,隨後發明了風箏、天燈等可以飛入空中的人造物。文藝復興時達文西等人開始以科學的方法探求並進行航空器的設計。
18 世紀末期開始的工業革命給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人類的航空技術開始迅速發展,熱氣球、飛船、滑翔機和飛機等在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相繼被發明、發展成熟,20 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帶來的科技進步,人類的航空事業得以迅速發展。1903年12月17日,美國人萊特兄弟成功試飛人類第一架重於空氣、帶有動力、可控制操作,並可持續滯空的飛機,開啟了現代航空的新紀元。
兩次世界大戰更是刺激了飛機製造業的進步,其後人類更進一步踏入了航太領域。現在航空業已經成為人類最前沿、最具影響力的領域。
1903年12月17日,萊特兄弟駕駛自行研製的飛行者一號完成了人類史上首次飛機的受控持續飛行
主要收入 : 客運與貨運
航空業的收入來源主要為 乘載旅客的「客運收入」與 乘載貨物的「貨運收入」,一般來說,除非碰上 2021~2022 年的全球因疫情,使得國外旅行接近停擺,載人是航空公司最大營收,基本上都佔 80-95% 左右,但 長榮和華航比較特別,因為台灣是電子零組件組裝生產大國,而這些產品多有時效性走空運,所以華航和長榮貨運佔比特別高,正常情況下(非疫情) 會佔 20~30% 的總營收。
此外,航空公司還會有一些其他收入,包含販售哩程給銀行與飯店、空廚、維修、地勤或賣一些商品…等。
( 華航的營收結構 )
( 長榮航的營收結構 )
主要成本 : 油錢、折舊與人事
在航空公司的成本結構中,油價成本最高,約占 35~40%,因此油價高低對航空業的影響甚鉅,油價上漲對航空業成本將會增加,反之則會使得成本下滑。
除了油料以外,由於飛機造價昂貴,因此每年攤提的折舊費用也很高,佔成本約 15%~20%,其餘就是空服員、地勤 與 機師的薪資,佔比同樣為 15%~20%。
( 華航的成本結構 )
( 長榮航的成本結構 )
油價 70~75 美元徘徊,航空業成本壓力小
儘管俄烏戰爭與以哈衝突持續,以及地緣政治風險不斷升級,戰爭持續影響全球供應,但國際油價仍然持續下滑,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再次下調了對2024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這是OPEC連續第二次下調 2024 年的石油需求增長預測,同時也對 2025 年的預測做了小幅調整,顯示出市場前景的疲弱。
OPEC 的 9 月份月度報告中表示,2024 年全球石油需求將增加 203 萬桶/日(bpd),低於上月預測的 211 萬桶/日。自 2023 年 7 月首次預測以來,OPEC一直維持該預測不變,直到上個月進行調整。
中國市場的需求下滑是此次調整的主要原因之一,OPEC將其對中國石油需求增長的預測從70萬桶/日下調至65萬桶/日。OPEC表示,由於中國經濟挑戰以及轉向更清潔燃料的舉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石油需求不如預期。
OPEC指出:"展望未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預期仍將得到良好支撐。然而,房地產領域的逆風以及液化天然氣(LNG)卡車和電動車的滲透率提高,可能會在未來影響柴油和汽油的需求。隨著這份報告的發布,布蘭特原油價格下跌至每桶70美元以下,接近2021年12月以來的最低價位,使得航空業的成本進一步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