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體檢報告:財務報表!
去醫院健康檢查,會拿到體檢報告,
而會計師就像是公司的醫生,
每季會出具一份公司的體檢報告,
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財務報表!
很多人會懼怕看財報,
認為很難、看不懂,
不用擔心,
這裡有一系列的財報教學,
讓你從此不再害怕財報!
本篇與您分享:
財報重要組成:4 大表
由於很多股友跟我反應:「我完全不懂財報,能教我嗎?」
所以這一篇主要是初步介紹財報 4 大表,
讓大家先對每個報表有初步概念,
之後會更詳細介紹每一張財務報表
財報主要組成:4大表
- 資產負債表
- 損益表
- 股東權益變動表
- 現金流量表
讓我們來一一介紹每一張表的功能吧
(一)資產負債表:
了解企業財務結構的重要利器
資產負債表分為 3 大區塊:資產、負債以及股東權益。
而且會計原則: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
假設小明要在淡水老街開一間豆花店,
假日遊客往來不斷,預計生意會很好。
經過評估過後,
開立一間豆花店需要買磨豆機、爐具、桌椅還有黃豆及珍珠等配料
估計要 100 萬,
但小明身上只有 75 萬,
還差 25 萬怎麼辦?
這時候可以找銀行貸款,
這樣小明就湊到 100 萬了。
於是豆花店開幕了,
磨豆機、爐具、桌椅還有黃豆及珍珠都是小明的資產,
總價 100 萬,
小明是股東,75 萬是小明的資金,
所以股東權益有 75 萬,
而還有 25 萬是跟銀行借款,
所以是屬於負債。
這樣就符合一開始所講的會計原則: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會計科目簡介:
資產負債表指的是某一個特定時間點,公司的經營狀況,
例如:2018/12/31 這個時點,公司的現金、負債有多少,
是為「靜態報表」
(PS:其他三張財報是動態報表,指某一特定期間)
資產就是指「資金的用途」,
包含的會計科目有:現金、短期投資、存貨等,
負債及股東權益是指「資金的來源」。
負債包含的會計科目有:銀行借款、應付帳款等
股東權益含有股本等
以下列出常見的會計科目:
表格中的會計科目簡單說明一下:
資產類:
●短期投資:可能是交易股票、債券等金融商品
●應收票據:應該收回的票據但尚未收回來
●應收帳款:應該收回的帳款但尚未收回來
●存貨:不同行業存貨不同。
營建業的存貨是土地、食品業的存貨是大豆等
●不動產、廠房及設備:就是俗稱的固定資產,例如:機器設備
負債類:
●銀行借款:顧名思義就是跟銀行借錢
●應付票據:應該支付的票據尚未支付出去
●應付帳款:應該支付的帳款尚未支付出去
●預收款項:先收到錢,但貨品還沒交付。
例如:預收貨款,類似收訂金的概念
●遞延所得稅負債:就是指應付所得稅,繳給政府的稅尚未繳納
●存入保證金:將他人保證金存放在自己公司。
就像是租房時,房東會跟房客收 2 個月押金一樣。
股東權益類會在下方的股東權益變動表說明。
(二)損益表:
衡量企業經營績效的重要依據
投資人關注的 EPS 就是從損益表計算而來的,
損益表最可以讓我們知道公司的經營狀況,
營收、成本、費用以及營業外損益都涵蓋在內。
讓我們延續豆花的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損益表吧
豆花店辛苦經營 1 年後,
小明的爸爸非常關心小明,
想知道經營狀況如何,
小明爸喝了一口熱茶,
一臉擔憂地問:
「小明阿,你豆花店有沒有賺錢啊,
還是白做工阿?」
這時小明心想:「終於可以展現一下我的績效啦」
於是興沖沖的拿出損益表讓爸爸看,
小明先解釋了損益表的公式讓爸爸理解,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毛利
營業毛利-營業費用=營業淨利
營業淨利+營業外損益=稅前淨利
稅前淨利-所得稅=稅後淨利,又稱本期淨利
豆花店的經營如下:
營業收入 100 萬,
但進貨成本 15 萬,
所以毛利 100 – 15 = 85 萬,
然後還要支付店租以及水電費一共是 22 萬,
營業淨利 85 - 22 = 63 萬,
店鋪二樓出租給阿華滷肉飯,
租金收入 9 萬元,
這是屬於本業之外收益,
會列為營業外收入,
所以稅前淨利 = 63 + 9 = 72 萬,
最後繳了 14 萬元的稅,
本期淨利 = 72 -14 = 58 萬,
58 萬就是小明可以收到自己口袋的收入啦,
讓我們恭喜小明,
第一次創業就成功
會計科目簡介:
●營業收入:指的是公司經營他的本業,在某段期間(例如1/1~12/31)期間賺了多少。
以上述小明的例子,賣豆花就是公司的本業。
●營業成本:賣出的產品所需要的成本。例如豆花店的黃豆、糖
●營業費用:指經營公司所需要的花費。例如水電、房租
●營業外收支:指的是本業以外的收入或費用。
例如:豆花店二樓出租給阿華所收到的租金收入
(三)股東權益變動表
還記得在介紹資產負債表時,
有說過資產 = 負債 + 股東權益,
而股東權益變動表就是:詳細的說明股東權益 1 整年度的變化,
股東權益變動表的金額 = 資產負債表裡股東權益的金額
會計科目簡介:
股東權益變動表有以下幾個常見的會計科目:
●股本:通常 1 股面額 10 元,看公司發行幾股,
假設發行 300 股,則股本就是 10 元 * 300 股 = 3000 元
●資本公積:有很多種形況,比較常見的是發行股票的價格超過面額 10 元,
其差額就會列在資本公司。
例如:小明豆花店要上市了,
1 股發行價 25 元,面額 10 元入股本,
其餘 25 - 10 = 15 元就是屬於資本公積。
●保留盈餘:公司累積未發放的盈餘。
小明豆花店第一年賺 58 萬,
第二年開始營業的時候,
帳上就會有 58 萬的保留盈餘,
表示歷年來賺的錢保留下來
●其他權益:常見的有外幣換算差額
●庫藏股:指公司的資金買回公司自己的股票。
有很多種原因,可能是要轉讓股份給員工,
也有可能是讓在外面流通的股數變少,提高股價
(四)現金流量表
指的是一段期間,公司的現金增減變動,
主要是反映資產負債表各項目對現金流量的影響,
舉個簡單例子:
在資產負債表上,存出保證金(屬於資產類) 107Q4 金額是 500 元,
106Q4 金額是 300 元,
107 期間存出保證金增加 200 元,(500-300)
另一方面現金則減少同樣金額
然在現流表上會表達為:存出保證金 -200元,
代表錢流出去 200 元,是運用在存出保證金上面。
現金流量表會決定公司生存的能力,
畢竟如果沒有足夠的現金,
公司無法經營下去。
根據不同用途,
劃分為 3 個分類:營運活動、投資活動以及籌資活動
(1)營運活動:有關於營運的現金流
例如:應收帳款的增減、存貨的增減、應付票據的增減
(2)投資活動:有關投資的現金流
例如:購買機器設備、取得專利權(無形資產)、投資新公司等
(3)籌資活動:有關借貸的現金流
例如:向銀行借款、發放現金股利
然後營運活動+投資活動+籌資活動的金額,
會等同本年度現金流的增減金額
一樣舉個例子:
107 年度營運活動 -10 元
107 年度投資活動 +15 元
107 年度籌資活動 -8 元
三者相加 = -10+15 - 8= -3 元
所以將 107/12/31 的現金餘額 扣除 106/12/31 的現金餘額一定等於 -3 元
財務 4 大表的初步介紹就到這裡,
已經熟悉財報的股友,可能覺得簡單,
就當作是複習囉~
之後會再針對每一張財報進行更深入的教學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