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均線扣抵
(對移動均線(Ma)還不熟的同學請先讀這篇)
1、名詞解釋
a.移動均線
以 N天的收盤價加總 / N 計算出平均數,並把每日的平均數相連形成一條曲線。
b.扣抵
踢除平均數中最早一個交易日的價格,並以最新一個交易日的價格取代的動作。
c.扣抵值
被踢除的交易日數值(收盤價)
2、說明
移動平均線 = N天收盤價加總 / N
以五日均線(5ma)為例
第五天的5ma為1~5天股價的平均值
第六天的5ma為2~6天股價的平均值
因此當第六天開盤後,5ma就會踢除第一天的股價,並新增第六天的股價來計算。
這個動作就叫做扣抵,而被剔除的第一天股價,就叫做扣抵值。
以5/28台積電為例,5/29時的五日均線會以5/29的股價取代5/24的股價,此動作稱為扣抵,而5/24股價則為扣抵值。
3、扣抵的用法
在扣抵前,我們已知知第一日的收盤價,以及預測第六日收盤價的範圍(漲跌幅10%),那我們就能事先推算出均線將會上揚或下彎,運用扣抵試算就能事先預測均線走勢,事先抓出撐壓線以及股價的發動時機。
以5/26加權指數為例,5/26盤後文表示「5/27月線將扣抵4/29高點,月線將快速下彎,從扣抵結果可以預測指數往下走跌的機率提高。」
5/27日加權指數果然一度大跌測底,尾盤靠著MSCI季度調整一口氣拉回來,以小跌作收。
4、均線預測技巧
接下來開始數學課,以5MA為例,我們在第五天收盤後,要如何計算出第六天的5MA?
-算式如下-(可略過)
第五天的5ma = 1~5日收盤價 / 5
第五天的5ma * 5 = 1~5日收盤價
得出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2~5日收盤價
-
第六天的5ma = 2~6日收盤價 / 5
假設第六天收盤價 = X 第六天5ma = Y
則 Y = (2~5日收盤價 + X )/ 5
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X }/5
第六天收盤價 = X 第六天5ma = Y
由算式可得知
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X }/ 5
而 X 的範圍落在第五天收盤價的+10% ~ -10%
以台積電五日均線為例,5/31(明)扣抵值為5/24的568,所以5/31(明)收盤價只要高於568,均線都會往上揚,只要5/31(明)均線的值大於5/28(今)均線就會往上。
二、支撐點試算
當 X = Y 時,股價會落在均線上,利用這個原理可以試算出隔日均線支撐出現的位置。
-算式如下-(可略過)
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X } / 5
代入X=Y
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Y } / 5
5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Y }
4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得出
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 4
-
由上述可知,第六天股價跌至五日均線上時
此時的股價 Y
= {(第五天的5ma * 5 )- 1日收盤價 } / 4
而「1日收盤價」=「標示上的黃色箭頭」
= 第六天將扣抵的股價
也就是說 明天股價跌至五日均線上時
股價= {(今天的5ma * 5 )- 明日扣抵值 } / 4
-
以5/28敦泰為例
今天5ma = 196.3
明天扣抵值= 190 (5/24收盤價)
帶入公式
股價= {(今天的5ma * 5 )- 明日扣抵值 } / 4
股價 = (196.3 * 5 ) - 190 / 4
股價 = 197.88
也就是下一個交易日當股價跌至197.88時會剛好在五日線上。
上述都以五日線為例
而股價與N日均線相同時的公式則為
股價 = (當日Nma *N)- 扣抵股價 / (N-1)
(大家不會沒關係直接帶入數值到此連結)
實戰應用
學會上面的計算公式,在搭配每天盤後在教的均線撐壓理論,我們就有辦法預測隔日的支撐點會落在哪個位置,這時候方便我們提前設定停損、進場點位,我們可以在每日收盤後試算出明天的支撐點位,並在該位置掛上委買單,明天甚至不用去看盤,當天收盤再來看是否有買進即可。
在試算出來的支撐點,去衡量應該追進的水位在哪裡,而水位太高時基本上是不會考慮進場,因為小弟一直在強調的就是不要追高,當水位適中但又離支撐點還有段距離時,小弟就會使用更小的比例去做試單的動作,也就是「分散進場法」,小量試單可以避免還沒回測支撐點就噴出而沒追到,同時也能避免續跌時虧損過大的問題,算是比較折衷的方式。
使用支撐點試算法後,我們應該要做的沙盤推演的如下
1、萬一買進後續跌,那我們的停損點要怎麼找?
這部分在雙策略有教學,我們只要想好自己是用甚麼策略進場? 波段? 短線? 在依照策略去制定停損點。
2、萬一接近支撐點時開始反彈而沒買到,那我該不該追?
這部分取決於自己對該檔股票的信心,你認為它各方面都不錯,當然可以給予更高的價位追進,也就是支撐點往上加幾個TICK,至於要往上加多少TICK取決於自己能夠承受的虧損,以一般波段設定10日線當作停損,那支撐點與十日線的距離就是虧損幅度,當此虧損幅度再往上加多少個TICK,就會是自己能夠承受的範圍了。
這些複雜的計算其實都應該在開盤前就要計算好的,小弟常常在講,進場前先預設好虧損範圍,才不會讓自己總是砍在阿呆股。
佛系買股Q&A
三、佛系買股法
1.委買價
利用上述扣抵教學 + 均線撐壓理論 ,可以在盤後試算出明日的支撐點,支撐點算出來後再適當的調高幾個價格方便買入,因為並不是股價一定會觸碰到均線,很多時候是很接近就開始反彈,至於要調高多少價格,就取決於自己買入的意願,而買入的意願與盤勢、資金配置等息息相關。
2.盤勢觀察
每天盤後文最一開始就是先做盤勢觀察的動作,也說過所有的策略、方針全部都取決於盤勢的變化。
舉個例子,上圖某同學說5/28掛買聯電、彩晶都沒買到,但5/27盤後文的盤勢觀察提到,5/27當日已經測底完成而且尾盤還藉MSCI季度調整理由把股價用力拉回均線之上,除了拉抬意願明顯之外,5/28基本上也沒有退路可以走跌了,不然之後要在上攻就要花上更多的力氣,也就是說5/28的上漲是可預測的,那自然不會使用佛系買股,因為基本上是不太容易買到的。
另一個例子,5/24盤後文分析航運當天因為成交比重過高而出現甩轎現象,雖然尾盤有拉回,但盤後發現成交比重還是過高,明(5/25)就很有可能在甩轎一次,那既然預測會再甩轎,那使用佛系買股法,自然不會把支撐點設在五日、十日線上,應該會往更下面的支撐點設定,也就是當天設定的月線。
3.資金配置
當自己資金配置尚未建立完畢時,就會比較積極的買進股票,當買進的意願提高了,那自然使用佛系買股的意願就小了,而資金配置完畢,就不會想再持股部位,所以有買到算賺到沒買到也沒差,這才是佛系買股的真諦。
4.心態調整
既然是佛系買股,那沒買到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應該使用了此方法,還要覺得怎麼都沒買到股票,那心態上就錯誤了,此方法最忌諱的就是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