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員大家好。關於記單字這件事,我們在課程影片、讀書計畫中,皆再三強調要「複習」,但擔心有同學誤會「複習」的意思,所以想利用這篇文章再強化一下何謂「複習」。
❌所謂的「複習」,並不是同一天內不斷重複聽/看/抄寫/朗誦。
⭕️而是在快要忘記所學內容的時候(一般人是學完的大約2天之後),進行第一次複習。
⭕️然後在下一次又快要忘記的時候(每個人狀況不一,可能是第一次複習的3、5天後,也可能是第一次複習的2週後),進行第二次複習。
⭕️以此類推,每次都在快要忘記的時候進行複習,直到複習次數達到8~10次左右(也有研究說法是17次)後,就能形成牢固的記憶、不會再忘。在形成牢固記憶之前,忘記都是正常的,並非是自己比較笨或者對學語言沒天分。
結論:「複習」必須是「間隔式複習」。
看到這裡,應該會有同學覺得,這樣很難安排複習計畫,因為還要記錄自己什麼時候快要忘光某些內容。
因此,簡化一點的做法,是以一整週的內容為單位來進行複習,也就是:
第一週:全部都是新的內容
第二週:複習前一週學過的舊內容 + 學新內容
第三週:複習前兩週學過的舊內容 + 學新內容
第四週:複習前三週學過的舊內容 + 學新內容
以此類推
同一批內容,第一次複習跟第二次複習時,可以通篇無腦聽一遍或看一遍過去,因為此時通篇大多數的內容可能都還很不熟。
第三次開始的複習,則最好採取「考自己」的方式,而不再是無腦聽過或看過全篇內容。用「考自己」的方式,找出自己哪些字特別陌生,將它圈起來,下一次再複習的時候,就考自己那些字就好,已經會了(沒被圈)的字,就不用再花時間複習,因為複習已經會的東西,是浪費時間。(例如現在去複習早已滾瓜爛熟的九九乘法表,是不是浪費時間呢?)
對於再三複習單字覺得厭煩的同學,可以改採大量閱讀/聆聽英文的方式,去進行單字的複習。如果目標是考多益,則可大量做模擬試題,常考單字會一再出現。如果不是要參加考試,則選擇自己喜歡的英文素材,如影視作品、小說、廣播節目、新聞、歌曲……等,持續性的接觸。
本文所述內容,在以下這支YouTube影片之中亦有介紹。
以上,希望有清楚說明何謂單字的複習,也希望有心學好英文的同學,學而時習之,自然能感受到不亦說乎。
另外追加5題關於記憶形成的FAQ:
Q1:複習很花時間,有辦法看一遍就記住嗎?
A:看一遍就記住,叫過目不忘,屬於神童才能做到的事,一般人就算是自己的母語,也難以過目不忘。
Q2: 為何要「間隔式複習」?
A: 同一天內不管複習幾遍,記憶都會在大腦的短期記憶區內,不會進到長期記憶區。只要沒進到長期記憶區,日後再看到時,仍然會想不起意思。要進到長期記憶區,唯有靠「間隔式複習」達8~10次以上。
以上說法有科學實驗支持,也就是著名的「艾賓豪斯遺忘曲線」,有興趣者可參考這篇文章。
Q3: 抄寫單字效果會比較好嗎?
A: 因人而異,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用聽的特別記得住),有些人是視覺學習者,有些人是觸覺學習者,這個需要各位自己找出自己用哪種方式學習效率最高。雪薇個人大多是「聽+看+開口念」三者並用。
藍皓覺得抄寫單字有幫助,自己會先看過單字理解意思後,對照發音,反覆「嘴巴念+手指寫」這個單字 20 次以上,也就是默唸單字的同時,一邊拆解音節,一邊照著拼音規則用手指寫出字母,比方說「恭喜」,con-gra-tu-la-tions, con-gra-tu-la-tions.......到最後,只要會唸,手指就能寫出這個單字來。
Q4: 記單字很花時間,有短期速成方式嗎?
A: 有,短期內花大量時間密集念,例如一天裡扣掉吃飯跟睡覺都在念,一天念14小時,就能短期速成,例如一個月內背熟7000單字。
所以這題的答案,其實偏向「沒有」。
Q5: 明明背了單字並且按照老師說的方法複習了,再看到單字時也還認得,怎麼到了口說或寫作要用時卻用不出來?
A: 因為上述「背」單字跟「複習」單字,只是認識了這個字,但距離「用」單字,可以不假思索正確說出、細膩地選用在文章裡,還是不同。
單字在進入長期記憶後,其實還可依照使用方式,分成被動詞彙(passive vocabulary)跟主動詞彙(active vocabulary)。被動詞彙就是透過讀或聽的輸入(input),可以理解意思的詞彙,但因為缺少輸出(output)的練習,無法像主動詞彙一樣熟練運用在說跟寫上。
若想要能自如使用單字,把被動詞彙變成主動詞彙,就要刻意練習輸出。從最簡單的遮住英文考自己、做練習題,進一步到學了新單字馬上自行造句、在生活中刻意使用新學到的單字等等,都能讓你更上一層樓!
雪薇與藍皓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