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電腦或平板,採淺色背景有更好閱讀體驗>
繼上次9958的都市傳說之後,IG多少有人問為什麼質押,股價會噴?
這個問題,不是問得很漂亮...
各位應該要問,為什麼質押過後,股價通常會有比較大的波動。這樣就不會被「質押 = 預期上漲」這個概念給限制住。
我們先思考一件事情,質押股票的本質? 就是借錢。
- 將持股抵押給銀行
- 跟銀行討論擔保品(被抵押的持股),有多少張可以拿出來借錢
- 跟銀行商討貸款(融資)成數
- 跟銀行討論需要貸款的金額,怎麼配融資張數比例比較好,且符合銀行風控
董監事的角度
董監事,最多的就是股票,所以股票不是稀缺資源。
融資最重要的是維持率,也就是擔保品市值與融資金額的比例。因為股價每天都會變動,因此擔保品市值是一個變數,我們先稱為 「X」,借出來的錢為定值,我們稱為「Y」。
維持率: X ÷ Y × 100%,如果你有融資做股票,資6成自己出4成,起始維持率就是166%
(股價100,100/60*100=166%)
對於董監事而言,維持率是稀缺資源,因為這關係到是否會斷頭,然後銀行執行賣掉擔保品,董監事的股票被賣掉,還是董監事嗎?
銀行的角度
銀行重要的是風險管理,借錢給人,最怕拿不回來咩~所以需要有擔保品,萬一真的有問題,銀行變賣擔保品,也不會讓原本的資產受到損失。
有融資操作的人,都知道當維持率低於130%,會收到即將代為沖銷的簡訊,我們俗稱斷頭,但為什麼是130%呢?
股價 100元,資6成,自出4成,代表銀行借出6萬元,所以維持率是 100/60*100%=166%
130%維持率,反推回去,股價變成 78 元的時候 ( 市值 -22%) 的時候,銀行就會執行強制賣出,怎麼賣?當然直接都掛跌停賣,假設平盤78,78 × 0.9= 70.2 。銀行會收回 7萬元,對於原本他借你的6萬元,沒有任何損失。如果要連賣兩天跌停,70.2 × 0.9= 63.2 ,銀行帳面沒有損失。
但是,畢竟是企業主,是否有商談的餘地?
假設A企業董事長,突然急需現金100,000,000 (1億元),找了B銀行進行質押,風控優先原則下,A企業主,告知希望可以用貸款成數8成,貸出1億元,B銀行假設可以商談那要怎麼處理?
考量其每日均成交量,請董事拿更多的擔保品,然後拉高維持率,作為第一個保障關卡。
假設A企業股價100,質押2000張,用於融資的張數 1250張,成數8成,這樣就可以貸出1億元,起始維持率200%,對於銀行來說是一個滿安全的保障。
算式:
( 2000 * 100元 / 1250 * 100元 * 80% ) * 100% = 200% 維持率
斷頭就是股價 100元變成65元的時候,基本上 70元 (維持率140%) ,董事就會很抓狂了。
回到原來的討論題目:質押 = 預期上漲?
我們應該要轉念成,質押,通常是企業主對於自己公司的了解,認為現況與未來,對於股價的影響,屬於跌少漲多或是區間盤整不破的情況,換句話說,基本上不會斷頭啦!
另外,董監借出來的錢,可以做什麼?通常就是買東西,拿錢買東西,至於買什麼,阿災~
假設剛好你本來就有意願投資這間企業,又發現董監事有質押,或許也可以當作企業主也看好自家的基本面。當然遇到系統性風險,又是另外一回事。
但總是有例外的時候,萬一某天你發現逼近斷頭價的時候,當然可以有一個預期心理
「企業主,要保護自己的股權」,或許可以執行一個事件交易。
2024/5/3 發現 2331 大課金,嘗試做個事件交易,還好有成功
- 本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