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達克效應是一種認知上的偏差,意思是能力欠缺的時候,反而會產生一種自我優越感,沉浸於無意識營造出來的虛幻優勢中,錯誤的認為自己很容易就可以完成任務,但無法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也無法辨別出錯誤在哪的行為。
是的,我要透過達克效應來跟投資人探討,技術分析上普遍會遇到的障礙,就用最常見的「空頭吞噬」當例子。
空頭吞噬的文字定義:多頭趨勢下,在創新高的紅K之後,有一個明顯長黑完整的包覆了這根紅K。
- 範例一
- 範例二
- 範例三
這裡有三張圖,看起來都符合文字上的定義,不過卻只有一張是空頭吞噬。文字定義敘述沒有錯,但這樣就表示投資人已經學會了空頭吞噬的轉折了嗎?
這是股市裡的達克效應,人們很容易以為自己懂了,也已經可以運用了,所以無法判斷出這個感覺其實只是圖像的記憶而已。
轉折組合K線「空頭吞噬」
會叫做空頭吞噬,是因為要拿來用在多空轉折位置,所以得依據「力竭原理」,基於「力量的竭盡」來做為轉折判斷的要素。對於多頭趨勢的攻擊來說,持續拉抬才有力量竭盡,那麼才剛突破後第一根,就認為是力竭的話,這不是很奇怪嗎?
這時候,研究技術分析的投資人可能會問:
📌有遇過這樣圖形的股票,後來還是大跌的啊?
這就是邏輯順序的問題了,即使沒有出現這樣的形態,股價也可能會大跌,這不代表我們可以從大跌的走勢,返回推當初高點區域的K線組合是不是就叫做空頭吞噬。
📌如果上面有兩張圖不是空頭吞噬,又叫做什麼?
不符合空頭吞噬力竭原理,只符合完整黑K包覆紅K,叫做包覆線。
📌不是空頭吞噬的時候又要怎麼判斷K線呢?
既然不是力竭,就表示並不是基於多空力量的變化原理,就採用持有成本原理。型態學就是一種採用成本原理的技術分析。當時紅K新高是基於突破前波高點,那就以前高做為標準,跟盤整過後頸線突破一樣,都是以前高點(突破點)作為停損與否的判斷依據。
結語
那到底發生的時候要怎樣判斷呢?現在應該發現了,當初以為什麼都知道的時候,其實剛好相反。避免學習上的達克效應,人們不宜只記憶圖形,就忙著要拿去股票操作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