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著觀察下面兩張圖像,你會怎麼思考後面的交易?
這或許沒有固定答案,但是我相信10個人會有8到9個會回答:「突破做多」。
我問他們理由,不外乎都是聽到「三角收斂代表多空力道漸漸均衡,等突破後代表某一方獲勝,進場做多勝率非常高」「突破區間代表前面做空的都輸錢,多方獲勝,進場做多勝率很高」⋯諸如此類,他們說的並沒有錯,但是就好像你問路人台北怎麼走,他回答往北走一樣,缺乏精準的定義。
三角收斂突破後會呈現多久的效力?
什麼叫做突破?又什麼叫做區間?
你要是沒辦法定義出來,只是隨便畫幾條線就進場交易,那麼很可能只是在不具備意義的空間做交易。
大部分情況下,市場資訊都很快就被價格反映出來了(市場效率說),所以大多數價格的波動,都只是隨機現象,交易者往往在這樣不具意義的波動上面賦予太多意義,導致進出場呈現負期望值。
我們如果要交易,就是要找到真正供需失衡的「點」
例如你知道某個點位的買盤強於賣盤,市場呈現「供不應求」,多方有望推升一段距離。
這就是你藉由供需失衡的位置去推測價格行進的方向,才是我們要進場交易的地方,才有正期望值。
相反的,供需平衡的區塊,價格呈現隨機漫步,價格的任何一個走向都是偶然,如果賦予太多意義,你往往在沒意義的地方賦予太多解釋,進場交易就是負期望值。
接下來,回到上面那張圖
這不是我們現實交易常常遇到的事情嗎?
突破之後結果發現價格只是在更大的區間遊走(區間就是所謂的供需平衡區域,區間裡面的價格型態就是我們自己腦補出來的,沒有意義)我們不斷在裡面付出交易成本、摩擦成本,小虧損累積成大虧,零和遊戲也會變成負和賽局。
精準找到供需失衡點,可以讓價格迅速帶離你的成本區,這才是建立長期交易正期望值的關鍵!
你的交易如果缺少這一塊,那麼儘管風控再好、 心態管理再好,全都是負期望值,只是死得快跟死得慢的差別!
當然,這些錯誤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均線、布林、KD…這些工具不是不能用,但請試著思考一下單純看到KD黃金交叉就進場,有沒有辦法做到正期望值?
這也是我付費訂閱會一直強調的內容,相關細節也會持續提點學員注意,型態不能草草帶過,建議多看多整理,培養出自己交易直覺。
免責聲明
本文提供之資料只供參考用途,並不構成任何證券的購入、購買或認購的邀請、要約或建議或任何要約招攬。請閣下審慎評估任何投資的效益及風險並對自行交易負責。
參考法條
證券投資及信託法第三條至第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