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選股方法與策略,市場上流傳著各門各派,本就各有其擁護者,但這些選股策略的優缺點、風險是什麼?怎樣的人適合怎樣的選股方法?常聽人說的股票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該怎麼看?
簡單來說,選股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若你想了解技術面、籌碼面分析,可點擊上方連結至該篇文章閱讀。本篇文章將會和你說明基本面是什麼、怎麼看、基本面分析需要了解的財報及重要名詞以及基本面選股的優缺點。
基本面是什麼?
基本面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的核心,圍繞在利用「財報」判別這間公司的「內在價值」,從而確認符不符合選股策略。持有股票代表是某間公司的股東,作為投資人,當然不希望投資的公司,沒賺錢還賠錢。透過財報,投資人可以了解公司整體的營利、體質狀況,搭配總體經濟與產業趨勢分析,看出公司的真實價值。
再講簡單一點,財報分析可以讓我們更了解公司股票在大環境下的戰鬥力如何。儘管財報有琳琅滿目的數字與科目,但其實財報分析的邏輯性很一致,重要的是從數據去找出問題,嘗試追問數據變化的原因為何,按部就班的執行,反覆確認驗證,其實財務報表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基本面怎麼看?先了解三大財報
新手投資者,為了聰明選股要馬上理解一大堆專有名詞是相當困難的,別的面向不說,光是看懂財報內容,許多人可能馬上就會打退堂鼓,但其實只要掌握三大報表與六項名詞,你也能懂財報。
- 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
資產負債表是由資產、負債、股東權益組成,它凸顯出公司在特定時間點的財務狀況,也可以把它理解成公司體質的健康程度。著名的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權益」,也是從此推導出來,它讓投資人能快速了解一間公司的營運狀況,透過大大小小不同的會計項目,釐清公司資源具體分佈情況。 - 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
損益表是公司的核心財務報表之一,之所以稱為「損益」,是因為它顯示了公司在一段時間內的獲利和損失,將所有的收入減去所有的支出,計算出來即可看出公司是否有賺錢,損益表呈現了公司每年、每季發生的收支,以及由此產生的淨收益。
但有一點要記得,損益表內的數據,並不直接代表公司的收益,它是採取「應收應付制」,記錄的數據都是應付、應收的帳款,它不會顯示公司是否真正收到這筆錢,如果今天有廠商叫貨後卻違約沒付錢,那最終會造成看得到數字吃不到實質收益的情況。 -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
現金流量表是用來觀察在特定期間內現金流入與流出的數字,從公司經營、投資、融資的總合,觀察淨現金流量來看出公司的現金有多少,它最大的特色在於現金流量表採用「實收實付制」,也就是真的收到現金、付出利息才會記錄下來,所以是真正代表公司現在握有的現金狀態。
基本面分析常見六大名詞
- 毛利率(Gross margin)
所謂的毛利,是將營業收入減去營業成本後得出的數字,透過公式換算成的比率,某種程度上毛利率也代表著「產品」的價值與市場競爭力,凸顯的是產品收入(售價)與成本(原料成本、包裝、叫貨成本等)之間的關係,是以產品為核心,當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上升時,毛利率則會下降。
毛利率公式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 營業收入 x 100 %
舉例來說,賣一塊蛋糕的售價是 100 元,成本是 60 元,那它的毛利就是 100 - 60 = 40元,毛利率為( 100 - 60 )/ 100 x 100 % =40 %
- 營益率(Operating Margin)
營益率是將公司營運的成本納入,諸如人事、租金、廣告、研發費用等,它同時將產品成本與公司運作成本考量進去,也就是說,它與毛利率最大的差異在於,營益率更全面的顯示出這間公司的價值所在,當投資人在分析毛利率與營益率關係時,就可以先行掌握要深入探討的方向,假如某間公司的毛利率顯著上升,但營益率卻異常降低,這時候就能朝營業費用的方向思考,是不是在運營公司的成本出了甚麼問題,導致獲利侵蝕。
營益率公式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營業收入 x 100 %
賣一塊蛋糕的售價是 100 元,成本是 60 元,營業費用是10元,那它的營益就是100 - 60 - 10 = 30元,營益率為( 100 - 60 -10 )/ 100 x 100 % = 30 %
- 淨利率(Profit margin)
淨利率也就是這間公司到底有沒有賺錢的終極指標,又可分為稅前與稅後兩種,由於繳交給國家的稅率不會有太大變動,本篇文章不針對稅前稅後作過多著墨,只須記得不管怎樣,公司的獲利都得繳稅即可。
而淨利率與前述兩率的差異,就在於將業外收支納入計算,所謂的業外收支,其實就是指公司本業以外的所有收入費用,包含銀行利息、轉投資、買賣股票、廠房、土地等等,這些收支都會計算到淨利之中,當然有「收」也有「支」,端看最終數字是加或減。
然而何謂「業外」?則與公司產業息息相關,例如汽車零件公司、建設公司、金控公司,三者對業外的判斷就會有所不同。也造就市場上許多趣聞,如某某公司實際上是半導體產業,但因為老闆都把錢拿去投資股票、房地產等等,好像本業是投資公司一樣XD
淨利率公式 =(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 - 營業費用 + 業外收支) / 營業收入 x 100 %
賣一塊蛋糕的售價是 100 元,成本是 60 元,營業費用是10元,業外收支為10元,那它的淨利就是100 - 60 - 10 + 10 = 40元,營益率為( 100 - 60 -10 +10 )/ 100 x 100 % = 40 %
- 三率三升、月增、年增(MOM、YOY)
電視上常說的三率,其實就是指毛利率、營益率、淨利率三率,從上述說明就可以得知,三率的變化沒有一定的關係,投資人必須仔細觀察三率變化判斷公司價值,毛利率上升不代表營益率一定會上升,但一間公司若能做到三率三升,較能代表公司整體獲利能力的提升。而在觀察營收時,所謂的 MOM 、 YOY 是指月增、年增 % 數, MOM 是與上個月營收做比較, YOY 是與去年同期做比較,能同時雙升當然是最好的表現。
- 每股盈餘(Earnings per share)
每股盈餘(EPS)是衡量公司盈利的重要指標,直白一點來看。就是指「每一股可以賺多少錢」。它的計算方法是將一段時期內產生的利潤總額除以公司在股票市場的股票數量。同時也是投資人拿來衡量公司賺錢的能力,但要注意,所謂「很會賺錢的公司」並不能單純從獲利來判斷。
舉例來說, A 公司今年賺了 800 萬; B 公司今年賺了 200 萬,乍看之下一定是A公司比較賺錢,但賺不賺錢是要將獲利與流通股數做比較才有意義,也就是EPS的公式啦~ 假設 A 公司在外流通股數達 800 萬股,則 EPS 實際為 1 元, B 公司在外流通股數為 10 萬股, EPS 則達 20 元,當然是 B 公司每股賺到的錢更多。不過投資者要注意,單純比較兩間公司的 EPS 是沒有意義的,還需參考產業別、本益比、股價等因素才行。
EPS公式 =稅後淨利 / 普通股在外流通股數
※注意:EPS反應的是稅後淨利與股本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它會受到業外收支的影響,投資人在觀察時,也要考慮到EPS提升是否與業外有關而非本業。
- 本益比(Price-to-Earning Ratio)
本益比有兩項特性是投資者可以注意的面相,首先本益比具有判斷股價貴或便宜的能力(買進股票幾年可以回本),同時它也是市場對該投資標的成長性的評價,台股大盤常年平均本益比落在 18-20 倍之間,投資人可以以此作為參考值。而當投資人確認該公司的成長性,體質是值得投資的,接著必需要問的是,它的股價到底是貴還是便宜?我該在何時買入?
從公式來看就可理解,本益比越小代表回本所需年數越少,但要謹記本益比是一個比值,伴隨EPS、股價變化,數值是會改變的,本益比低不是絕對代表便宜,很有可能是市場不看好該公司未來的成長性、穩定性,相反本益比高,只要公司獲利持續成長,股價相對就會是便宜的。
試想當公司獲利來到高峰時,本益比通常會是最低的,相反在獲利尚未爆發前,本益比通常都會是高的(景氣循環股尤其明顯,例如航運、記憶體、傳產等等),要搶先市場佈局具有成長性的股票,才能買在低點賣在高點。
本益比公式 = 股價 / 預估未來每股盈餘(EPS)
※注意一:本益比計算的 EPS 應以未來 EPS 為準,但一般投資者不太可能知道這些資訊,所以實務上來說是以歷史 EPS 做為參考,但以過去的獲利預估公司的未來獲利是不合理的,投資者需謹記。
※注意二:一般來說台股大盤平均本益比落在18-20倍之間,評估股價貴或便宜可以用這個區間作為標準,但仍須以產業平均本益比來做觀察才會準確,例如ic族群平均本益比都比大盤高(30倍以上大有所在),但因此認為它們的股價昂貴而去看空它們是相當危險的;同樣許多傳統產業本益比都不高(可能不到10倍)貿然認為它們會上升到合理本益比而去看多,也是有可能套牢牢的喔。
基本面分析的優缺點
相信許多投資人都聽過這句話:「股價終究會回歸到基本面」,這是證券教父柯斯托蘭尼有名的遛狗理論,他想表達的是,不管股價怎麼漲跌,股票最終都要回歸到它的「內在價值」也就是公司到底實際上賺了多少錢,那它的股票就該值多少錢。從這個方向來說,基本面選股有它的優勢與劣勢存在:
基本面分析的優點 | 基本面分析的缺點 |
|
|
基本面分析的優點
全面了解公司狀況,適合長期投資
掌握更準確的股票價值,不容易買貴
想懂股票,基本面的研究一定是最基礎的功夫,觀察公司的營收變化,研究產業的成長性,從基本面切入其實就是從財報窺見藏在細節中的重要資訊。當投資人能掌握產業面與個別公司的獲利變化,就能洞察先機避開風險或是搶先在股價發動前卡位。
舉例:以光罩 ( 2338 ) 為例子討論,主要產品項目為半導體用光罩,其中又以積體電路最多, 客戶重點包含台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穩懋,從下表營收可以發現,2020 年前 5 個月的平均營收約落在 36 億左右,到了今年 2021 年前 5 個月開出的平均營收,已經站穩 40 億大關,五月營收更是逼近50億元。
光罩 ( 2338 ) 2020、2021 1-5月營收表現 | |||
2020年 | 營收 | 2021年 | 營收 |
2020/05 | 356,997 | 2021/05 | 492,410 |
2020/04 | 354,049 | 2021/04 | 479,967 |
2020/03 | 397,882 | 2021/03 | 423,009 |
2020/02 | 406,426 | 2021/02 | 402,900 |
2020/01 | 301,560 | 2021/01 | 450,154 |
乍看之下,光罩這間公司在 2021 年上半年的營收確實有不錯的增長,從下表也可看出,2020 年光罩毛利率逐季上升,且 EPS 同步走高,顯示獲利能力正在變好,但再細看財報內容卻發現,光罩的營益率始終維持在相對低點且忽高忽低,這時就有必要進一步追問,為甚麼會有這種情況?原來光罩隨著營收拉高,雖然有著不錯的毛利率,但因為較高的營業費用,反而壓縮了整體利潤,使營益率表現並不突出。
但更有趣的是,觀察光罩 2020 Q4 與 2021 Q1 的營益率,相較 2020 Q3 的營益率是下滑的,但最終 EPS 都比 2020 Q3 來的高,眼尖的投資人這時就應該知道,這一定是跟業外收入有關,透過光罩財報公布,果然 2020 Q4 與 2021 Q1 的業外收入甚至比本業毛利還高 XD
光罩 ( 2338 ) 2020、2021 營益率表現 | |||
2020年 | 毛利率 | 營益率 | EPS |
Q3 | 22.02 | 12.26 | 1.27 |
Q4 | 25.81 | 6.62 | 2.42 |
2021年 | 毛利 | 營益率 | EPS |
Q1 | 26.22 | 5.68 | 1.64 |
2020-2021 年光罩損益表
※注意:某種程度上,雖然業外收入也是獲利,是 EPS 的一部份,但投資人仍得思考,究竟是想投資一家半導體產業還是一間很會投資的公司,這並沒有對錯,只有符合不符合自身策略與市場判斷的問題。
基本面分析的缺點
即時性低,不適合短線交易
需投入大量時間、經歷研究
財務數據可能被操縱影響分析
由於基本面是圍繞著財報、營收為討論核心,將目光拉遠來看,究竟投資人能在何時獲取財報或是營收的資訊呢?以台股為例,每個月十號公布上月營收以及每季的季報,許多時候市場上的「大人」,往往會搶先一步卡位「有料」的個股,這是因為他們獲取資訊的管道與一般投資人不同,他們自身可能是公司派、法人等等,當投資人還在苦等營收與季報時,他們早已經進場買進有潛力的股票,甚至拉抬一陣子了。
等到營收真的公布,市場注意到時,股價已經先行上漲一波,投資人這時候要追股票風險就會提高許多。為此絕不能只看基本面好就隨意介入任何一檔股票。免得得不償失。
簡單舉例,如今年的鋼鐵族群,中鋼 ( 2002 ) 在近期公佈了單季最佳營收成績,但股價卻從前波高點 41 元一路修正到如今的 33-34 元疲軟不振。可回頭檢視今年中鋼股價,便會發現五月時股價漲幅相當兇猛,但當時營收相比7月到9月其實未到亮眼地步,某種程度上也正好反映了上述所說,等到「真正好的營收」公布出來,股價往往已經反應完的現象。
2021 年中鋼營收表 資料來源:玩股網
2021 年中鋼日 K 線圖 資料來源:玩股網
※注意:影響股價的原因相當複雜,此處僅以觀察之現象做解釋,不代表絕對原因,中鋼股價與內外盤價、國際原物料、成品價格、終端市場需求,市場對其有沒有信心有關,並非單一原因可以概括之。
投資股票的方法百百種,但回歸到投資的本質,尋找值得投資的公司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如何判斷「值得投資」就是基本面選股發揮作用的地方,本文簡單介紹三大報表的概念以及市場上提到的專有名詞,它們彼此的關聯、如何應用在實務操作上,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謹記基本面的核心圍繞著財報而生,投資人要不斷追問財報內容,提出問題,找出答案驗證,才能在股海走得長長久久。
基本面選股策略
想透過基本面選股,可以根據自己的投資風格和偏好,選擇適合自己的策略。以下是可參考的基本面選股步驟:
確立投資目標和風險承受能力:了解自己的目標、風險承受能力,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制定適合的投資計劃。
研究宏觀經濟環境:分析宏觀經濟指標,如 GDP、通貨通脹率、失業率等,了解整體經濟狀況可能對不同行業和公司產生的影響。
選擇適合產業:參考產業報告和市場趨勢,進而選擇具有潛力的產業(如何選擇產業?可參考此課程試看影片:先選產業再選個股,從「生活投資學」出發)
選擇個別公司:進行公司層面的基本面分析,包括財務報表、盈利能力和財務結構。
進行估值分析:使用財務指標如 EPS、本益比、本益成長比等進行估值評估,了解股票價值,判斷其是否值得投資。
評估風險:分析行業風險、市場風險和公司特有風險,考慮宏觀經濟變化可能對投資產生的風險。
持續監控和學習:定期監控投資組合的表現,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策略,學習不斷改進,了解新的市場趨勢和投資機會。
如果你想更了解基本面怎麼解讀,推薦這兩堂課
投資人必修選股全攻略 | 沛沛の白話波段淘金術:用超白話教你如何判斷選股標的、進出場時機。從技術線分析、基本面解讀到最後實戰演練。跳脫紙上談兵的理論,透過大量的實際案例帶你一步一步定位自己的交易屬性、找到屬於自己的投資策略、提高投資勝率,也建立對於投資的正確觀念。
財經學院:價值波段投資法,股利價差兩頭賺:提倡「生活投資術」的阿格力,認為從生活中找到投資標的,是能讓獲利穩健成長的方式,投資體質健全的公司,穩定享有股利,當有近出場機會明確,更能進一步賺取價差,這就是進可攻退可守,長短線都能操作的「價值波段投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