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全球財經焦點聚焦於美中台關稅政策、新台幣匯率波動,以及美股重量級企業與投資人動態:
- 美國總統川普執政滿百日,主打高額關稅政策與「美國優先」外交路線,並持續透過行政命令加強移民管理。
- 台美同步展開關稅實體磋商,台灣被列為「優先四國」,展現供應鏈關鍵地位,雙方針對關稅、洗產地與投資承諾交換意見。
- 5月2日,新台幣兌美元單日升值逾1元,創40年新高,中央銀行緊急進場調節,市場擔憂出口產業承壓。
- 波克夏股東大會登場,巴菲特宣布年底交棒阿貝爾,並批評貿易保護主義與美國財政赤字。
- 蘋果與亞馬遜公布Q1財報,營收與獲利雙雙超預期,但受關稅、AI延遲與地緣政治影響,未來展望仍具挑戰。
PressPlay Academy 為你整理了本週 5 個財經重點新聞, 讓你快速掌握過去一週的市場動向,不錯過任何重要資訊!
備註:本文內容僅供教育、學術研究與觀察交流用途,並非對任何股票或金融商品的買賣推薦或投資建議。投資行為具有風險,投資人須謹慎評估自身承受能力與風險偏好,自行承擔投資損益之全部責任,請勿僅憑本文作為投資依據或交易指示。
#1:川普執政百日:關稅政策與外交布局並進 (4/29)
截至2025年4月29日,美國總統川普第二任期已達百日,其施政重點涵蓋經濟、外交與行政權力等多個領域。在經濟方面,川普政府推行大規模關稅政策,對中國等多國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並聲稱此舉將促進美國製造業發展。他指出,蘋果、輝達及台積電等企業將加大對美投資。然而,部分媒體查證發現,川普所稱的物價下降幅度與實際數據不符。
在外交政策上,川普強調「美國優先」,表示所有國家,包括中國,都希望與美國達成協議。他認為,中國長期以來從美國竊取工作機會,徵收關稅是為了保護美國利益。同時,川普計劃訪問中東和歐洲國家,以鞏固國際夥伴關係。
在行政權力方面,川普政府持續推動行政命令,撤除和重組多個政府機構,並加強對非法移民的驅逐行動。他聲稱,自上任以來,已阻止99.999%的非法移民入境。此外,川普批評聯準會主席鮑爾的表現,並表示美國通膨已經降低。
延伸閱讀:當事實發生變化時,我就會改變我的想法;本周教學重點
#2:台美完成首輪關稅磋商,台灣列入「優先四國」 (5/1)
2025年5月1日,台美完成首輪實體關稅磋商,會談氣氛融洽,雙方就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及經貿合作等議題進行廣泛討論,並同意近期內持續磋商,尋求共識。台灣被列為美國「優先四國」之一,與日本、韓國、越南並列,顯示美方對台灣在供應鏈中的重要性。
面對美國總統川普提出的32%對等關稅,台灣提出零關稅方案,並承諾增加對美投資與採購。美方則強調關注「洗產地」問題,要求台灣防止中國產品透過台灣進入美國市場。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與經貿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率團赴美,與美國商務部等單位會談,並拜會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等議員。美方認為台灣是不可取代的存在,強調在與其他國家談判時,台灣不會成為交換標的。台灣政府表示,將持續與美方磋商,深化經貿合作,並加強防範洗產地等問題。
延伸閱讀:【Ashin 晨間碎碎念】川普的不確定性開始衝擊中小企業
#3:新台幣單日升值逾1元,創40年新高,央行進場調節(5/2)
近期新台幣匯率急速升值,引發市場關注。5月2日盤中,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一度升至30.77元,單日升值幅度達1.247元,創下近40年來新高。中央銀行表示,已適時進場調節,以維持市場穩定。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指出,新台幣升值可能出現三種情境:升值10%至30元、升值15%至28元,以及最嚴重的升值25%至25元。他警告,若升值過快,可能重演1985年廣場協議後的情況,當時新台幣從40元升至25元,導致大量製造業工廠倒閉,對出口導向的經濟體構成嚴重打擊。
專家建議政府應採取措施應對,包括常態化對美談判機制、擴編「產業國安基金」以因應外部風險,以及強化國際經貿布局,構建多元經濟安全網。此外,企業也應設立危機處理小組,整合供應鏈、法務與財稅顧問,共同面對政策與經濟不確定性。
延伸閱讀:【總投情報】台幣瘋狂升值,短線利大於弊?!該如何應對進退?
#4:波克夏股東大會: 巴菲特宣布年底卸任波克夏執行長,阿貝爾接棒 (5/3)
2025年波克夏海瑟威股東大會於5月3日舉行,94歲的華倫・巴菲特宣布將於年底卸任執行長,由格雷格・阿貝爾接任,並表示未來將保留持股,持續參與公司事務。
巴菲特對近期美股波動表示,這些起伏「根本不算什麼」,強調投資需忽略情緒、專注長期機會。他指出,波克夏股價曾三度下跌50%,但基本面未曾出現問題。儘管如此,波克夏已連續10個季度淨賣出股票,2024年大舉減碼蘋果與美國銀行等持股,將現金儲備推升至創紀錄的3,470億美元。
在會議中,巴菲特批評美國的關稅政策,認為不應將貿易作為武器,並對美國長期財政赤字表示憂慮,指出這種情況無法永久維持。他強調,應尋求與全球各國從事貿易,發揮各自的優勢。
巴菲特也提到,波克夏未來五年可能會動用龐大現金進行投資,但需找到合適的標的。他表示,最近曾考慮進行100億美元的投資,但最終決定作罷。此外,他強調對日本投資的信心,表示未來50年都不考慮出售日股。
延伸閱讀:從巴菲特股東會信:看懂這 5 點,在台股投資獲利更多!
#5:蘋果、亞馬遜 Q1 財報公佈,營收與獲利均超出市場預期
截至2025年5月初,蘋果與亞馬遜分別公布2025財年第一季財報,兩家公司營收與獲利均超出市場預期,但未來展望受到關稅與地緣政治影響,引發市場關注。
蘋果財報:
蘋果第一季營收達953.6億美元,年增5.1%,每股盈餘1.65美元,均優於預期。iPhone銷售收入為468.4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測。然而,大中華區銷售下降2.3%,服務業務收入266.5億美元,低於預期。
執行長庫克指出,第三季將因美國關稅政策增加9億美元成本,毛利率預估降至45.5%至46.5%。為應對關稅影響,蘋果加速供應鏈多元化,將iPhone生產轉移至印度,iPad與Mac則轉至越南。此外,AI功能延遲至2026年推出,引發市場對競爭力的疑慮。財報公布後,蘋果股價盤後下跌約4%。
亞馬遜財報:
亞馬遜第一季營收為1,557億美元,年增9%,每股盈餘1.59美元,均超出市場預期。AWS雲端業務營收為292.7億美元,年增16.9%,略低於預期。廣告業務營收增長19%,達139.2億美元。
然而,第二季營收預估為1,590億至1,640億美元,營業利益預估為130億至175億美元,低於市場預期。執行長賈西表示,關稅政策與消費需求不確定性影響未來展望。財報公布後,亞馬遜股價盤後下跌約3%。
延伸閱讀:【基本面】AI資本支出悲觀? 1Q25 美股重點財報摘要 - 谷歌、美超微、高通、微軟、Meta、亞馬遜、蘋果